案例分析
近期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内容时,我了解到引导大学生“喜欢本专业”,能够解决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现实问题,甚至从长远看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归属感、成就感。理论指导实践,担任新生辅导员以来,谈心谈话中我也发现有同学确实存在因“不喜欢专业”、“更喜欢其他专业”、“专业知识难度大”而苦恼迷茫的情况,部分人会选择退学复读,部分人会得过且过、荒废时光。
在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基础上,我个人认为“不喜欢本专业”从原因上可分为自我情绪问题、自我选择问题、自我适应问题三个方面,便总结了用“回答三个问题”追根溯源的方法来正确认识、解决这类情况,并结合与同学B谈心谈话例子“以案释理”。
“1
案例介绍
某天,我在检查年级晚自习过程中,发现B同学呆坐在桌前,眼神里黯淡无光。当时我以为他是单纯“开了小差”,提醒其后便离开了,但几天后我发现他在晚自习时仍无心学习,于是将其叫到办公室询问具体情况。
我问:“怎么了?郁郁寡欢的,心里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想退学”
“你最近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吗?除去专业问题,你最近心情好吗”
“没有发生矛盾,心情不好主要是觉得不想学这个专业”
“那你能和老师说说当时你为什么报这个专业吗”
“当时最想报自动化类专业,但是可能分不够,就又报了机械类专业,想学一门能生存的技能”
“那你现在有专业课学不会吗?”
“老师,工程制图还有化学课我都学不太懂,感觉比较难”。
“2
案例分析
首先,在了解情况后,我们首先排除是情绪问题。这位同学没有因与老师、室友产生矛盾或其它问题而导致情绪不高,产生不喜欢专业学习的情况。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机械类是他在专业报考上的第二选择并不是接受调剂的结果,可见他初时对机械类专业并不排斥,并非是后悔当初选择或因非自主选择专业的情况导致厌学。
排除以上可能,再通过他学习过程中遇到专业课程不会的情况可以大体将B同学“不喜欢本专业”归因于自我适应问题。
“3
案例思考
解决B同学在专业学习上的自我适应问题可以通过提升-降低双通道来解决。提升主要指个人能力方面提升,B同学提到了专业课无论怎样努力都学不会的现象,高三的学习状态大家都是基于所学反复巩固练习,而大学大部分都是新的知识,学习思维转换不顺利,想啃老本却发现无老本可用。面对这种“困境”要转换学习思维,不再一味“埋头向前”而是更多“抬头看路”,分阶段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不断完成,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逐渐提高专业课学习积极性。降低主要是要降低过高期待。来到大学后,大家多处于同一起跑线,要学会“自我清零”,降低成就期待,保持信心却不要急于求成,明确合理的自我认知,迅速提高环境适应力,以降低稳心态,以提高促发展,了解、热爱并深耕于所学专业。
下一步,我准备“以点带面”,以年级班长会议、主题班会等为抓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与个人见解思考,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学一门 爱一门”,“爱一门 钻一门”,以专业学习充实大学生活,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案例跟踪
两周后,我再次约同学B到办公室,询问其有关专业问题及大学生涯规划的想法变化。根据交谈,我总结了他的最新想法如下:
1.专业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能融入国家发展、顺应国家大势的是值得学习的专业。
2.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有时候只空想没用,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才会愈加了解,才能更好地在所学领域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3.目标由大及小,可根据实际变化。他一开始的目标定为转专业,小目标是各科学习成绩达85分以上。但随着近期期末复习的深入,有些优势科目他调整为目标95分。同时,他提到如果学习成绩可以名列前茅,留在机械专业保研的选择或许优于转专业至自动化。
“5
案例总结
至此,此新生因专业不喜欢而感到迷茫的案例完结。在此案例中,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迷茫,对于新生辅导员也是一种历练与成长。对于此案例总结如下:
1.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本次案例发生在个人学习北森职业生涯规划期间,利用学习课程中所总结的“回答三个问题”以应对学生专业迷茫情况。在具体实践中,依据“回答三个问题”的顺序排除无关因素、判定关键因素,找到问题根源,用相关理论具体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情况的多样又会导致“第三个问题”自身判断的复杂性,通过仔细分析才能找到判定问题根源。因此实践对于理论也具有反哺作用,不能只拘泥于理论框架体系中而是要主动实践、开展实践、总结实践。
2.融合国家大势,顺应时代发展。在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融合国家大势,顺应时代发展可以尽快的让学生找到“专业自豪感”。例如目前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构建双循环经济格局”、“互联网热潮逐渐衰退”等国家大势对“机械类”专业是存在利好的,未来回归主体实业经济时,一身“机械制造本领”可以帮助个人在社会发展大潮中挺立潮头,稳中求进。因此,要寻找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党和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契合点,促进其自身驱动力提升。
3.注重情感引导,拒绝生硬灌输。在本次案例发生后,作为辅导员没有一味的灌输“专业好、就业好”的观念,更没有指责其“没有上进心”等话语。反而,我非常注重情感引导,想他人之所想,争取能成为他的心灵伴侣,有利于后续正确价值观、就业观的注入。同时,利用理论方法灵巧的掌握其问题根源,再配合情感的共情,让问题迎刃而解。
4.优化方式方法,利用双向辅导。在取得情感共鸣并判断问题根源后,利用提升-降低双向辅导方法即引导其提升学习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期望,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方法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